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德保县地处桂西南,区域面积2575平方公里,辖7镇5乡、185个行政村(社区),聚居着壮、汉、瑶、苗等9个民族,总人口36.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8%。德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区综合治理重点县、广西深度贫困县。2016年初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58户70297人,贫困发生率为21.11%。2016年实现了5个贫困村和1067户4335人贫困人口脱贫出列。2017年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贫困户数量净增长761户2622人。经过市、县两级脱贫认定后,预出列14个村,预脱贫15732人,剩余贫困村共61个,贫困户14600户5336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94%。
一、2017年减贫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自治区和百色市年度脱贫摘帽计划,德保县2017年脱贫计划任务数为11个贫困村7155人,奋斗目标数为14个贫困村15719人,目前已全部完成任务。一是完成14个贫困村脱贫认定。经过县级审核公示,我县年初确定的那造、凌雷、排留、餐甲、老坡、陇坛、上河、保堂、徊林、多喜、渠岩、念归、陇桥、中那等14个预脱贫村都达到了“十一有一低于”的出列标准。二是完成3820户15731人脱贫认定。经过“双认定”核验和县级审定公告,3820户均稳定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
1.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全年共召开县委常委会11次,政府常务会14次,党政联席会、四家班子联席会35次,脱贫攻坚指挥部联系会议11次,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到各乡(镇)调研指导各项指标建设,重点研究推进产业增收、村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等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片区管理原则,全县成立12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大队,在2017年14个预脱贫村和2016年5个出列村成立19个驻村工作大队,并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片区督战,县四家班子其他处级领导担任乡(镇)和驻村大队长。通过实行“双大队长”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四家班子领导责任,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2.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一是组建四级梯队。 第一梯队由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组成,共4人;第二梯队由副指挥长及处级干部组成,共36人;第三梯队由县指挥部下设的12个专责小组(办公室)、12个乡镇的指挥部、各后援单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组成,共821人;第四梯队由贫困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挂(驻)村工作队、扶贫信息员、帮扶责任人组成,共8959人。二是明确各类责任人的职责。制定出台《德保县脱贫攻坚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县处级领导、县指挥部各专责小组、各乡(镇)、各后援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贫困户等人员的工作责任,形成以上率下、层层压实的工作格局,打开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促脱贫的有利局面。
3.狠抓制度建设,压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督查暗访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调查、个别访谈和听取汇报、暗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出台《德保县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德保县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对发现存在懒政怠政、工作落实不力,影响全县重点工作大局的干部进行召回管理。二是执行“红黄黑”榜通报制度,奖惩分明。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进行“红榜”表扬,对因帮扶工作不到位,在各级督查检查中被通报批评的,按照通报层级进行“黄榜、黑榜”通报。出台《德保县脱贫攻坚工作奖惩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脱贫攻坚工作中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后援单位、脱贫出列村、脱贫户奖惩办法,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给予相应绩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绩效等惩处。三是对干部职工应知应会及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提炼帮扶责任人应做到的“帮扶任务二十二条”,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提高满意度”等方面给予详细指导。整理汇编应知应会学习材料,组织开展交流学习,答复各类热点难点政策疑问。召开“誓师大会”集体宣誓并开展脱贫攻坚战“千人签名行动”,全面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四是严明工作纪律,坚定必胜信念。发布《关于在2017年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工作成效实行“一票否决”制的通知》,并在全体帮扶干部大会上宣读,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深化责任意识、紧迫意识。五是实行“日通报、周例会、月总结”制度。“日通报”,即县指挥部各专责小组每天要将工作要点和完成情况报县指挥部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及各个县处级领导,每天不定时召开碰头会,研讨推进工作。“周例会”,即严格落实指挥部联席会制度和各专责小组例会制度,每周一召集一次,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月总结”,即各专责小组、各乡(镇)、各后援单位将每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报县指挥部,由县指挥部统筹安排,分步推进。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县、乡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发挥好中枢指挥作用。
4.抓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我县以创建“群众之家”为载体,通过“四个助力”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一是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村级宣传全覆盖助力脱贫攻坚。到村屯张贴扶贫领域违纪典型案例漫画1073张,信访举报指南531张。向全县干部、群众发送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短信7次,使群众明白扶贫领域问题到哪反映、如何反映、如何维权。二是以严格执纪审查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工作作用,做到“有访必接、有件必办、有办必果”。深挖问题线索,强化执纪审查,2016年7月此项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共收到扶贫领域来信来访103件,立案查处31起36人,其中2017年立案9起13人。2017年上级交办的10件信访件均已全部按时办结上报。三是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我县是百色市唯一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的县份。今年10—11月组建6个巡察组对12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并重点延伸巡察2016年已脱贫出列的5个村和2017年计划脱贫摘帽的14个村。四是以巡访百村千屯助力脱贫攻坚。采取“巡访+遍访+下访”的方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访谈,收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年内共组织巡访下访4884户群众,共收集到问题线索27条,并及时进行分类处置,实现了精准监督、精准问责。
(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扶贫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主要有:一是通过创办德保“云山夜校”,提高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夜校不仅全县性集中讲课,也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开设分校,每周开讲,并组建队伍到挂点村开展“云山夜校”进村屯活动,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统一制作“帮扶工作明白卡”,由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对照实际规范填写后张贴到贫困户的墙上,做到该户获得哪类政策扶持、补贴标准和时间都一清二楚。三是加强政策的社会宣传和媒体宣传,在城乡、村屯的显要位置树牌子、拉横幅,在电视传播上下功夫,在新媒体宣传上做文章,促推政策宣传全覆盖无死角,做到家喻户晓。落实到户的政策补贴主要有:
1.扶贫专项补贴。一是做好产业到户扶持。对2016年脱贫户和2017年预脱贫户,落实每户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对已有产业的贫困户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其扩大种养规模,对未有产业覆盖的采用“先补后建”的方式发展短期收益项目。对2014、2015年退出户给予每户500元的产业扶持金,提高跟踪帮扶效果。针对未脱贫户,出台一系列种养扶持政策,比如提供桑苗、柑橘、油茶等苗木和蚕房建设补贴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有序推进小额信贷工作。截止12月31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100万元,覆盖贫困户贫困户7136户,其中2017年新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13.15万元,覆盖贫困户435户。全年累计完成贴息15934.8万元,受益贫困户7100户 28108 人。兑现固定分红资金 2442万元,惠及6105户贫困户。三是落实雨露计划补贴。实施本科、职业学历教育资助行动、中期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至12月底完成培训3847人(次),共发放补助金额430.54元。
2.社会保障类补贴。教育补贴。春季学期为1298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各类教育惠民资金811.65万元。秋季学期为1423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各类教育惠民资金986.6125万元。民政补贴。全县目前有农村低保对象14221户449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21户28319人,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10534.3619万元;全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6.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5.47万元。累计实施住院医疗救助4031人次722.73万元。医保补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合覆盖率达100%,14个预脱贫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患病人口预防保健覆盖率100%,拨付182.83万元购买健康扶贫保险。残疾人补贴。全县共扶持210户贫困残疾户发展产业,补助资金1000元/户。1-12月份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9.54万元。
3.农林水库类补贴。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76万元,补贴面积2.84万亩。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3.62万元。发放生态公益林管护补贴1552.37万元,发放1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工资750万元。为历年水库移民搬迁户共188人发放补贴11.28万元。
4.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补贴。在县域范围内建设的11个安置点可安置2793户12382人,分为县城新建安置点、乡镇安置点、以购代建安置点三大类,已完成门窗水电安装具备入住的安置住房有770套,已交付钥匙770套,惠农搬迁补贴金额达8418.64万元。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2017年全县危房改造任务162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6户,12月底完工157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完成856户,资金到位4427.05万元,其中:中央1466.2万元,自治区2705.85万元,市级255万元。
(三)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
1.精准识别。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努力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返尽返。一是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宣传工作,逐屯逐户张贴动态调整工作宣传单10万余份。二是用足用活政策,结合德保实际,科学划定参考分数线。三是坚决落实“两报告一评议”制度,严格工作程序。四是特别关注非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动态,对疑似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返贫情况进行排查核实。五是针对符合“一票否决”且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标准的对象,认真入户核实并进行剔除,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解释。六是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专门派出人员核实答复。今年以来县级共受理该类信访件34件,已办结23件,正在办理或转办11件,做到事事有回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七是切实抓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回头看”工作,通过再宣传、再排查、再梳理,把动态调整工作推向深入。经公告确定2017年度“应纳尽纳”贫困户754户2584人,整屯搬迁应纳尽纳36户133人,退出户返贫294户1173人,剔除错评贫困户323户1268人。
2.精准帮扶。围绕“十一有一低于”“八有一超”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
(1)扶贫产业开发成效明显。一是持续实施“六种六养”大会战和“五个十万”工程(到2020年,脐橙、山楂、桑蚕种植面积分别达10万亩以上;八角低改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芒果、甘蔗、烤烟、肉鸡、生猪等种养产业。今年以来,新种桑园2.05万亩、新种柑橘0.51万亩、新种山楂1.01万亩;甘蔗种植3.62万亩,烤烟种植1.86万亩。完成新种植油茶1000亩,实施油茶低产改造1000亩。全县累计完成肉猪出栏14.45万头、肉牛出栏3.09万头、肉羊出栏4.54万只、林下养鸡出栏321.99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98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1921吨。二是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完成67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并已投入运营,2017年1—11月,全县线上农产品交易额累计达1616万元。三是发挥旅游扶贫带动作用。以那温人家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小西湖乡村旅游区、排莫谷金生态旅游区等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辐射带动606户贫困户,贫困户收入明显提高。
(2)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在实现14个预脱贫村村村通电、村村通网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饮水、道路、住房、村级服务项目等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建设项目111处,其中:涉及2017年预脱贫村的项目共有28个;继续加快推进20户以上村屯通屯道路项目,完成通村(屯)水泥道路建设92条175.953公里;继续加快推进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1个(其中新建项目18个:8个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10个完成主体正在装修;加层扩建项目6个已竣工验收;整合装修项目7个已竣工验收);公共服务中心11个(截至目前,已竣工8个项目点。尚有3个综合楼正在内外装修,2个篮球场、4个戏台、3个宣传栏正在建设);村级卫生室8个(5个已竣工其中2个投入使用、3个正在装修)。
(3)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加强。集中精干力量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月”活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五个一行动”工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合覆盖率达100%,14个预脱贫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有效遏制“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完善机制,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完成171个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举办挖掘机技术、汽车驾驶技术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培训7875人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32人。
(4)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引进光伏项目、盘活闲置集体设施、资金入股、依托村民合作社实施设施建设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全年全县整合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重点打造7个自治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14个2017年预脱贫村和5个2016年脱贫出列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通过22个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全县12个乡(镇)185个村(社区),确保2017年示范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并完成全县185个村(社区)村民合作社设立工作。
3.精准退出。一是对疑似应剔除人员严把核查程序。对于错评为建档立卡对象的贫困户,按照核实信息、入户告知、村级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进行剔除。开展财产检索,将贫困户的关键信息与公安、住建、国土、工商、编办、财政、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将核查结果作为评议的重要依据。经核实,剔除不符合对象323户。二是对达标对象严把认定程序。严格按照自治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认定工作有关通知,制定详细方案,排列从“县、乡、村三级部署培训”到“报备市”的9大程序,要求各单位、各核验工作队按照统一标准把工作做细做实,杜绝虚假脱贫、数据脱贫。要求县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全程督导,严格把关审查,确保认定步骤完整、扎实。整合战区力量,组建脱贫攻坚“尖刀连”,对14个预脱贫村和3900余户预脱贫户开展全覆盖复查核验,为高质量脱贫提供双保险。
4.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发挥资金保障作用。制定《德保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办法》、《德保县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德保县贫困农户贷资入股管理办法》等,定期不定期召开财政、审计、扶贫部门联席会议,明确相关工作职责要求,严格执行申请、验收、审批的奖补程序,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积极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督查,确保各项资金用到实处。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2045.46万元,县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62.28万元,有力支持了养殖小区、道路交通、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人畜饮水、通电通网络、农村危房改造、农业产业发展、扶贫培训、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等重点扶贫项目推进建设。
5.认真落实问题整改。一是迅速反应,立行立改。2016年12月30日,接到自治区核验组第一时间反馈的核验信息后,我县立即召开会议,深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剖析主客观原因,县党政领导班子分别认领了问题责任,提出了整改的建议与意见。2017年1月2日县委第一时间召开年度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布置会,专题通报自治区的反馈意见,落实各单位、各乡镇的责任,全面启动整改工作。3月5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夯实整改措施。7、8月份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通报“全区问题50条和靖西市问题26条”之后,我县本着“有则即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召开四家班子联席(扩大)会议,传达通报要求,提出我县对标检查的意见。二是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针对“德保问题9条”,我县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整改,成立县“整改办”,指定一名县委常委驻办专抓整改工作,并制定了总体方案和针对各个具体问题的细化方案,明确了各分管县领导和部门及乡镇的责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明确推进整改工作的时间节点,派出县委、县人民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整改情况,直至取得实效。三是专题研究,逐项整改。紧扣“县9条+靖西市26条+自治区50条”问题,特别是我县9大问题及今年10月自治区脱贫攻坚大督查指出的17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全面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做到在整改中推进工作,在工作中完善整改。至11月底,我县各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部分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列入长效整改范畴。
6.狠抓档案管理和信息员培训。一是严审各项档案台账。对党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台账实行“三审三改”制度,由县分管领导一审,县政府主要领导二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审(三审)定稿。同时,各后援单位、乡(镇)、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档案台账、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台账开展集中审查修改。二是标准化推进扶贫档案建设。制定《德保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打造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举办预脱贫村、预脱贫户佐证材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各乡镇、各指标涉及单位参加档案建设观摩现场会,在讨论学习中推动全县精准扶贫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扶贫信息员选聘和培训工作。聘用了一批年轻人才,将有较高学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调整到扶贫信息员队伍当中。从6月至12月,开展乡级信息员集中培训4次,村级信息员集中培训2次,全县信息员都持证上岗,打造了一支懂政策、熟业务、会做事的扶贫信息员队伍。
7.强化宣传提升形象。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及典型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共在各级媒体平台上发表扶贫稿件800余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采用约65篇次(如光明日报《山歌传唱好政策,唱出咱的好日子》,中国民族报《法光屯的蜕变》),区级媒体采用140余篇次,市级媒体采用600余篇次,扶贫信息报送及采用量较去年实现翻番。本地优秀壮剧《第一书记》在7月份代表广西赴北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取得圆满成功,在各个中央媒体刊登报道。多次组织参与广西电视台《第一书记》栏目的专题录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第一书记”、“最美帮扶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巡礼、“我脱贫我光荣”等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共打造尚新周、梁思娟、史睿、赵国禄、梁尤森等25个“最美第一书记”先进典型、10个“最美帮扶干部”和10个贫困户脱贫典型,在全县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十型模式、党建引领促脱贫、云山夜校、书记引领工程助脱贫、“两自行动”、三千人誓师大会、七千人冲刺大会等本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多平台的宣传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1.建立机制加强领导。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德保县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由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德保县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下设“德保县对口扶贫协作办公室”,办公室成员抽调两名科级领导干部和两名科员组成,办公室执行周计划、周小结和月报、年度计划制度,拟定五年工作规划,保障对口帮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制定出台《德保县2017年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方案》,方案逐项将任务分工成十四个由相应县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各工作组明确人员、任务、责任,制定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三是交流沟通明显加强。2月份,德保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南山区学习交流。7月、8月深圳市及深圳市南山区党政代表团分别赴德保开展帮扶协作工作。
2.推进产业、医疗、教育、劳务等全方位协作
一是创建粤桂桑蚕产业园,带动扶贫产业。2016年德保县粤桂扶贫桑蚕产业示范园区投入深圳帮扶资金500万元,项目按照“一区(示范区)三园(产业园)”目标,建设2700亩标准桑蚕产业示范区。截止目前,三园区共生产大蚕5600张,小蚕7500张,产生经济收益为1233.5万元。2017年1至10月,带动全县新种桑园2.05万亩(2016年新种为3000多亩)增长率约为583.33%,全县总面积达2.85万亩,桑园分布全县12个乡(镇);新建蚕房11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为3万多平方米)增长率约为266.67%,今年全年蚕房新建面积预计突破13万平方米;全县养蚕30500张(2016年养蚕为10400张)增长率约为193.27%,蚕茧产值6190万元(2016年产值为1550万元)增长率约为299.35%,其中贫困户种植桑园面积0.65万亩,覆盖贫困户1220户,养蚕3900张,产值780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6390元。共投入900万元深圳扶贫协作资金,以“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都安乡农棋村和凌雷村、燕峒乡巴龙村共建设生态柑橘类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柑橘种植1万亩,打造万亩脐橙协作产业示范基地;以德保县健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保县海萍富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为载体,将深圳帮扶资金投入企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园,创建“飞地”产业。其中,柑橘产业飞地协议捆绑498户贫困户进行分红,498户十年预计增收1429.26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20户贫困户,3850人发展柑橘产业。桑蚕飞地产业分捆绑140户,五年共增收44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415户,1836人参与发展桑蚕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35人。“飞地产业”可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38户,2296人实现脱贫奔康。
二是创新帮扶模式,医疗协作扎实开展。4月、5月两地卫生系统良好互动,德保县共7家县直医疗单位和2个乡(镇)与南山区对应帮扶的单位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专家李就鸿主任及王莉护长一行到德保县人民医院,指导血液透析室开科的各项准备工作及血液透析知识培训。目前已完成约200余例(次)透析治疗。9月,南山区卫计局副局长王三杰率领南山医疗系统到德保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等。南山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慢病院、卫监所、妇幼保健院的干部、专家、职工,持续多次到德保开展专家义诊、专家坐诊、现场带教、病例讨论和专家讲座等活动。
三是推动粤企入德。目前,深圳百岁田园公司与德保县足荣镇老坡村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拟投资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美丽乡村项目,小龙虾水产养殖项目一期试点工程已完工并投放虾种养殖,其他项目有序开展。深圳汇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汇清德保县静脉产业园签订10亿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并组建项目组开展相关落地工作。广东佛山创意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名靖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德保县万亩生态脐橙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德保与广东省佛山市中讯拓铝模科技有限公司等成功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额19.5亿元。
四是村级结对帮扶初见成效。3月,南山区工作组到德保开展“村村结对帮扶试点”和“农产品、特色旅游等帮扶协作”工作,提出初步帮扶思路。8月14日,深圳市西丽街道丽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签订《“村村结对帮扶”意向书》,拟投资200万元在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建设农家乐(风情渔村)项目,现项目已开工建设。11月,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考察组到德保县城关镇进行“街镇结对”帮扶试点工作并确定帮扶关系;南山区南头街道到德保县燕峒乡旺屯村开展村村结对帮扶工作。
五是注重引智帮扶。投入深圳帮扶资金600万建设德保县城南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小学项目,预计容纳搬迁贫困学生约1600名,目前项目已进入公开招投标准备阶段;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考察团到德保县开展教育互助工作,目前双方已经拟出《德保县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教学交流工作方案》并启动实施;引进专家智力帮扶,邀请核能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中国特色小镇投资联盟等6家企业(机构)到德保实地考察并进行引智帮扶。
六是推进两地劳务协作。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力资源局和德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在德保举办“德保县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型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有35家县内外企业进场招聘,其中,深圳市22家,县内企业13家,共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160余个工种,到场咨询、应聘的农村贫困劳动力逾3000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70人。9月,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到德保县开展对口帮扶定向招生活动,促进贫困家庭就业脱贫。
Copyright DEBAO.GOV.CN 2010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识别码4510240001
主办单位:德保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德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桂ICP备10005636号 百公网安备4526010051
地址:广西德保县莲城大街26号 邮政编码:533700 电话:0776-382210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站浏览量统计: